跳转至

普通家用微型投影仪简评

前些阵子由于种草投影仪许久,又是特别爱看电影的人,所以准备败一个投影仪

各种对比之后,在咸鱼上淘了一个坚果J6S,算是中端微投了

我先抛出结论吧,如果很在意画质的人,暂时不建议折腾投影,选择一个大厂出品的电视,画质好很多。如果只是求画面大而带来的震撼感或者因为经常搬家需要便携性的话,可以考虑买一个玩一玩。

接下来我从观影的几个重要方面来一一分析

画质

画质又分为颜色,明暗层次这两个方面来说

颜色

因为自己爱好摄影,对颜色还是稍微敏感的,这里说的一个是颜色的丰富程度,另外一个是颜色的准确程度,这两者缺一不可

从颜色丰富程度来说,也就是所谓的色域覆盖,现在无论电视还是投影都达到了及格水平,不会出现像早起的笔记本用TN面板那种看起来有点掉色的感觉,整体显的灰蒙蒙。通俗的讲,一般人可以接受现在的颜色鲜艳程度。
但是颜色的准度就是一个大问题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专业的影视工作者的显示器都是经过专业校色这回事,我也是在多个屏幕对比的情况下,才发现了偏色问题的严重性。不同厂商都会有自己的调色方法,实力不足的厂商,会产生严重偏色,而有的可能是为了讨好用户观感而刻意偏色。
但是偏色带来的后果就是你也许看到蓝天更蓝了,但是绿色却很假,或者红色过饱和溢出了(就是一片红没有细节了),这其实很影响观影体验的。
我没有校色仪,所以就去家电卖场看了一下各个品牌的电视的展示效果,许多厂家的电视颜色准度真的很一般,同一个品牌不同型号的电视,可以用肉眼看出颜色差异,也就是自己的产品都存在互不相同的颜色准度,唯独sony家的电视无论从几千到几万的,颜色几乎是一样的(SONY: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都是垃圾)。而三星的电视就特别鲜艳,有点腻的那种感觉,OLED确实颜色的鲜艳程度更高。
要想颜色覆盖范围和准确度都很高,那么只能多掏钱,因为高端品牌型号都有颜色标准和色彩校准的,比如会遵循Rec. 2020色彩规范。如果没有特别高的追求,其实现在的低端电视的颜色还是挺鲜艳的,能凑合凑合。

明暗层次

这个就可以深挖一下了,因为这是普通低端投影仪的一个痛点
明暗层次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

第一个是明暗过度,举个例子,从10W灯泡亮度,到100W灯泡的亮度,中间可以有30W,50W,70W这几个灯泡,那么这个只有5个明暗过度。但是如果灯泡是从20W,30W,40W,50W,60W,70W,80W,90W,这个明暗过度就是10级了
这反应在观看上就是人眼能看到的明暗细节程度,5个层级的那种,很有可能是暗部一片黑啥都没有,亮的地方一片白,也是啥都没有,尤其是暗部,经常在电影里面出现,什么夜黑风高的时候,男女主升华一下感情,你啥都看不见,这多没意思啊。
明暗表现最好的还是OLED电视,因为它最黑的地方可以完全不发光,也就是对比度是无限高的。其次是具有分区背光的LCD液晶电视,然后是普通液晶电视,然后是投影(这里说的是普通投影)。
这里单独说一下投影仪,它和电视不同地方在于,电视是自发光,投影仪是靠反射。
所以投影仪遇到一个大问题是杂光,投影仪把内容投射到墙上(幕布)之后,有一部分光会慢反射到观众眼里,有另外一部分光会反射到周围的墙面,天花板以及地面,而这些光会再反射回画面墙上,直接影响了画面的纯净度,造成黑色地方不够黑,丢失细节。

image

黑色是投影机射出的光线,绿色是幕布反射的,黄色是杂光

还有中低端投影仪用的是DLP形式的,类似于LCD显示原理,黑色的地方是被遮挡起来变黑的,所以不好做到纯净的黑,但是高端的投影仪是利用激光方式,黑色的地方就是不发光。这个是一个朋友提醒我的。

但是这个也不是无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一个是有一个好的幕布,可以让光漫反射到正对它的一定范围内,逃逸出去的杂光就少很多,但是这样的幕布通常很贵(低端幕布没有买的必要了,和白墙没有明显效果差别)。另外就是把所有的墙面都改造成吸光墙面(有很低的反射率),电影院其实就是这样形式,电影院的一块幕布造价甚至不亚于投影机的价格。

第二个点是最大和最低亮度问题,刚才说了10W到100W的灯泡,分10个过度,那么能不能做到1W到500W的过度范围呢,这样阳光能看起来更真实,黑夜也是极致的纯净。这其实就是现在HDR倡导的,随着技术成熟,原来做不到的亮度,现在可以做到了,可以从300尼特提升到600甚至是1000尼特,画面有更震撼的反差。
这里再说投影仪的流明问题,对于家用投影仪,我其实不建议过度追求流明,不要看一些商用投影仪都是3000流明起,因为商用环境比较复杂苛刻,它要做到足够亮让内容显示出来。而家用投影仪,试想一个问题,你会在白天打开窗帘用投影吗?换个思路,那个幕布都被阳光照亮了,投影仪有什么能力把白色再投成黑色呢,这不符合科学定律。所以家用投影仪1000以上的流明基本够用了,除非是要追求HDR,而且有钱投资幕布和房间改造,那么高流明才是有意义的。
这里说一下户外用投影仪,这样几乎没有周围反射的杂光,投影仪观影效果最好。

清晰度

清晰度就好说了,简单的讲,现在同价位电视清晰度完爆投影仪,比如3000价位,可以买到4K电视,而投影仪只能是1080P,而且电视是自发光,一个像素就是一个像素,投影仪就涉及到光学部分了,投影镜头解析力怎么样,中心画质和边缘画质的区别等。
而且投影仪也涉及到一个投影芯片的大小,这个肯定是芯片越大,效果越好,通常在投影仪规则里面会写DMD尺寸。
但是也不要对于清晰度有过高的追求,毕竟现在4K片源还是少,下载一部4K电影也要10个G左右,所以通常1080P也足够了。
另外说一下,现在的播放设备不是片源什么样就会原模原样的放出来,都会有图像芯片做锐化,动态补偿,颜色丰富等加法操作,这个真的也是考验厂商功底的地方,这方面我听说SONY也是做的非常好。

音效

除了看到的画面之外,不要忽视的一个观影体验就是声音了,这里细说了就是玄学成分了,什么火电水电之类的。
咱们不搞那些玄的,基本就是看谁功率大,谁音响大了,一般外置的都会比内置的要好,因为体积更大,声学结构更好。

声音虽然是很重要的观影因素,但是好在它不是不可解决的硬伤,觉得不爽,可以自己单独购置音响系统。

尺寸

我把尺寸排在最后,是因为无论是6寸手机,15寸笔记本,27寸显示器,还是120寸投影,其实沉浸感差不多,无非就是观看远近的问题,屏幕小,靠近一点就好了吗。
而投影大屏幕第一次带给人的感觉确实很震撼,但是时间久了,我发现尺寸没有那么重要,而投影仪比较差的明暗过度真的是让我头疼的地方。如果是经常和朋友一群人嗨皮,那大尺寸还有点作用。

其他

说一下传统投影仪和现在比较火热的智能微投的一些区别

智能微投相对传统投影仪,会带有智能系统,链接WIFI之后,可以用爱奇艺优酷什么的在线观看视频,确实方便很多。而且如果有手机进行投射,那么可以随时观看手机上的内容。如果家里有NAS,那么一些高清电影,可以直接拿来播放。传统投影仪就只能自己通过HDMI用笔记本或者电视盒子进行播放了。
而且微投更小巧,前面也提到了,如果经常搬家,确实比电视方便多了,如果买个移动电源,那么去户外看,也是爽到不行。
微投还自带音响,高端一点的音响还是能说的过去的,效果不错。

传统投影仪的优势,一个是用的汞灯,亮度高,色彩好,而且镜头素质更高,多数还支持光学梯形校正,这样投影仪摆的歪一点,可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