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2013年度总结(拖延症晚期,放弃治疗)

自责

这一年过去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2013年,彻底炮灰了。

在写今年的总结之前,我看了一眼去年的总结,对,这一年来,我头一次看去年的总结。或者说自从上一个总结写完之后,我就看过一次,就是今天这一次,我怎么这么傻缺,如果我早看一些时间,也许未来的生活就会有改变。

去年制定的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什么孵化一个项目,什么知识沉淀,什么塑造声望,都TMD成了浮云。

明显,这一年对Coolshell的关注少了,几乎都不怎么关注技术社区了。那种对技术的心潮澎湃偷偷的消失了,去年我还是一个技术的弄潮儿。而今年我就像一位老渔民,看着阳台上几条咸鱼,还想对人讲述当年我是怎么打上这些鱼来的。我还没有老到要开始缅怀自己的过去。No,It’s not real!

工作

本想CMS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抽出时间去学习一下POS,参与一下POS的编码,可是这一想,一年就过去了,这一年我彻底被CMS给缠住了。各种纠结,各种挫败感。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可这一个项目就有三个决策者。像一张被拉扯的毛爷爷,扭曲,痉挛。

或许我太天真,我觉得做一个项目,是先有需求,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再然后是原型。可是每次的最终结果拿来主义,拿人家的页面改改,就是自己的了。就算再喜欢人家的衣服,也不能扒下来就穿自己身上吧,最起码考虑一下腰围和身高这些基础要素吧。我就像一个裁缝一样,把一件从别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修修改改,缝缝补补,就算我手艺再好,改过的衣服还是能看见补丁的。

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会想想联通万家辉煌的过去,我一直再猜测两个问题,

  • 它为什么如此成功,以至于供不应求。
  • 它又是怎么倒下的,像是膨胀的泡沫,突然间消失。

想着想着我就觉得好笑,作为公司内部的一员,这些本应该被写进公司纲要里面被裱起来的东西,却需要我在这里胡乱猜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在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时刻陪伴在左右。像宝马这样知名企业,在使用新能源技术的时候,依然会记得自己的成功源于优异的驾驶乐趣。唉,也许我的level太低吧,还没有资格知道这些。

不管怎么样,我所在的这个公司,是我工作以来,最注重技术的公司,因此也是技术实力最强的公司。对技术的包容,让我在这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我有机会完全在Linux下面做开发,相比上一个只做外包的工作,要好上许多了。而且曾经还实行过一段弹性工作制,让我有机会体验到弹性工作制的好处,可不是我想偷懒多睡会,而是对于程序员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和作家一样的工作节奏,许多时候都是靠灵感的,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文章里就记录过在炎热的夏天,每日是白天睡觉,晚上起来写作。在弹性工作制的保护下,可以更加自由的编写程序,不用考虑太晚了,要结束手头的任务,否则明天就要迟到这样的问题。很可惜,制度夭折了。

执着

庆幸的是,我还是爱着技术的。它像被子,寒冷的时候给我温暖,它像馒头,饥饿的时候让我果腹,它像好友,孤独的时候陪伴我,它像爱人,默默的支持着我。

我最喜欢,当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初见眉目的时刻,这个时候我的十指代替我的双腿,奔跑在竞技场上,神挡杀佛,佛挡杀神(对不起,这个时候我的眼神已经迷离了),我充满血丝的双眼中,只有远方的{status:200}.

托去年的福,JS方面的长进,减少了我在CMS项目中的阻力,这真是一个硬性指标,没有它,这个项目还真难拿下。还好当初没有抱着不懈的姿态看JS。这里面隐含一种类似种族偏见一样的东西,用低阶语言的,是看不上这种下三赖的脚本的,而用JS也总会把低阶语言的掌握者看成贵族大牛,我现在要以马丁路德金的姿态告诉世人,I have a dream,that all program languages in the world is fair。

收获

因为项目是WEB的,所以平台相关性不高,所以我能全天工作在Linux里面了,这可以说是我一直期待的工作方式。现有徐工的大方向,还有后来老丁的加入,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在Linux方面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回忆整个Linux学习过程,先是安装分区什么的,然后就是进了系统只会用一个浏览器访问网页(WEB程序跨平台性完美的体现),到后来会安装编译一些软件,并利用一些IDE进行工作,再到现在各种指令,vim的操作。尤其是对shell的操作,代表着一个我对Linux认识的里程碑的转变。想在Linux体现效率,什么shell编程、输入输出、管道什么的必须要会。渐渐的我开始唾弃windows下的操作体验,痴迷于Ubuntu。尤其是在没有鼠标辅助的情况下,更能体现Shell的优势了。

个人爱好,开始接触python这门脚本语言,相比shell来说感觉明朗了许多,我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与系统交互的脚本语言,也可以引入各种类库加强功能,而且一般的Linux发行版里面都会预装python的,可见python的重要性。目前python只是入门,还没有太多的认识。

但是python的接触,可以说让我彻底沦陷了。像我这样从C,Java这种静态语言一路走过来的人来说,世界观是不完整的。直到shell和python出现,它们也许不能像Java那样构建大型程序,但是小巧灵活,易学易容的特性,确实改变我对PC的操控逻辑。以前需要什么功能的时候,都是找个软件去实现,现在我可以轻松的说,交给脚本去执行吧,比如定时任务,备份,同步这些常见任务,都是脚本的强项。

今年朋友还送了我一个arduino(唉,屌丝程序猿啊,这个百十来块的东西我都不舍得买),让我有机会尝试嵌入式,学习了一些数字电路方面的东西,什么高电平低电平PWM之类的,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机会可以做些有意思的东西出来。

另外社区互动方面,今年有一件事需要提一下。做相册的时候,拖动功能用的Mootools sortables组件,遇到了一个不管有没有改变顺序,都会触发事件的问题,我针对我当前情况作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给每个拖动元素编号,拖动完成之后,查看编号和位置没有差异,来判断有没有重排。但是我还是想知道有没有一些通用的解决方案,所以我决定在Google group和Stackouverflow上面提问试试。结果发出问题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邮件,说有人回复我的问题,我赶紧上去看了一下,不是回答问题,是对我的提问不太理解,让我再补充一下,由于有时差问题,还是过了一天,X君回复了我的问题,这样一来二去,问题不断清晰,解决方案不断精炼,期间这个问题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A君帮我也把另一个问题解决了。整个过程特别的愉快,期间A君没有抱怨过我英语差,也没有说过这样做没有意义的话。我提这件事,是因为如果同样的场景放在我身边的话,那么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在前面的博文中也提到过这样的事情,你向别人提问,那个人必然先涨一头气势,因为你在向他请教问题,你问题还没说完呢,他便会想当然的给你说这样做不对balabala的一堆,然后发现你说的问题不是他想当然的问题的时候,他就傻眼了,因为他也不会,然后呢,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当然这里他不是绞尽脑汁去解决问题,而是各种变通之道,“曲线救国”,甚至到最后他还会告诉你这么做没用,没有必要之类的。

我承认我确实缺乏变通,但是有时候我只是想搞一些研究,多学习一点东西。之前听浩哥也说过类似的事情,这次亲身经历之后,更是加深了我的体会。老外就是直,不会拐弯,不管是多么钻牛角尖的问题,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国内我不敢说都是这样,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其实有时候我自己也会不自觉的这样。回头给老外提一个老娘和老婆掉水里这样反人类的问题试试,哈哈。

未来

C语言,一个永远的话题,东西不用永远学不会啊,我现在都不知道她到底哪里吸引我,让我总是放不下她。也许再过几年就真用不到C了。

设计模式,搞学术的时候还用过,后来实际工作的时候,项目都没有大到需要上升到必须用设计模式的地步,但是他散发的魅力依然很吸引我。

算法,依然是很偏学术的东西,一些记住的算法用的到,还会用,高级的就是看过就忘记了,挺锻炼思维的东西。要想升级,全靠它了。

这次我要发毒誓了,要是2014年再没有长进,干脆回家娶媳妇得了。

题外话

今年是我浪费国家资源最少的一年啦,因为自从余额宝出来之后,我头一次感受到钱能生钱这句话的意义,所以我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到余额宝里面了,头一次对资产和负债有了概念,还有财务自由这个华丽的词汇。然后买书了解了一些财务常识,话说程序猿这么好的智商,不用在理财上真有点浪费了。

回想以前,那个潇洒的银行卡永远是0,没有定期存折。痛恨自己对理财这个概念知道的太晚了,钱固然是挣来的,但是不理的话,所有的资金都会偷偷的溜走。